首页

北京苏曼s女王视频

时间:2025-05-29 21:14:49 作者:两岸人士:岛内政治操弄无法撼动中华文化根基 浏览量:21592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 朱贺 李雪峰)“文化岂是说‘去’就‘去’的?端午节临近,两岸同胞都要吃粽子,大陆有‘甜咸党’之争,台湾有南北粽之分,虽有差别但大同而小异,这正源于我们有共同的饮食传统,共同的文化寄托。”

  28日起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上,大陆文化学者蒙曼接受中新社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近年民进党当局不断操弄“去中国化”,试图割裂两岸文化连结,而参加本次峰会的两岸文化界人士普遍认为,从语言文字到饮食习俗再到宗教信仰,中华传统文化已深植于台湾社会,这一文化根基非政治操弄可动摇。

  蒙曼说,两岸有共同的历史和未来,如今外部挑战纷起,两岸更应携手应对。历史经验表明,最能团结人、引领人、安慰人的就是中华文化,“它是两岸独特的基因,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并非有些人说消除就能消除的”。

  台湾中华文化永续发展基金会董事长杨渡认为,文化从来不是两岸间的阻碍,短期内,一些政客似乎可以对中华文化的传承采取阻挠手段,但长远来看,文化力量很难为政治左右。

  他举例道,今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宝岛曾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遭遇文化断层,但无数民众在光复之日表示“重拾尊严”,感慨“终于成为堂堂正正的公民”;又如两岸在20世纪80年代开启交流前隔绝数十年,但往来之门一旦打开,民众就自发返乡寻根、祭拜祖先;再如当下民进党当局在台湾推广的所谓“本土文化”,其实都是根植于中原的河洛文化,核心仍属中华文化。

  杨渡说,中华文化流淌于两岸民众的血脉之中,具有如此丰厚的生命力,难以被短暂的政治因素所撼动。

  “文化是两岸共同的语言和养分,是两岸交流最有力的桥梁和工具。”峰会期间举行的文学论坛上,台湾诗人陈义芝如是发言。故宫博物院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也表示,透过写作感受到文化的力量跨越两岸、恒久绵长。

  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祝勇近年以故宫文物南迁为主题展开创作,越发感到两岸故宫互为补充,缺一不可。他认为,两岸故宫收藏的历代文物都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最有力见证,都在讲述中华民族共同的经历,宣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从台湾端午粽子的南北之争,到台北街头汉服青年的衣袂飘飘……在台湾知名作词人方文山看来,中华文化在台湾的存续更在于其现代化传承。他说,传统文化在台湾始终存在,目前只是囿于某些因素未得到大力推广。

  作为西塘汉服文化周的发起人,方文山致力于传播汉服文化已有12年,他欣慰地看到穿汉服已成两岸文化风气。“汉服没有门槛,年轻群体穿起来不会感到突兀,这源于两岸同胞自发的文化亲近感。”他认为,以这样的形式吸引年轻人“入圈”,可以帮助其在了解汉服的文化旅程中,进一步把握文化归属感、民族认同感。(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第六届知交会暨地博会启动招商招展和项目征集

朱是西要求,精心做好音乐节场内基础设施建设、停车场设置等工作,扎实做好电力、通讯等保障工作,重点做好交通运输、公厕配备等工作。待客务必高质高标。坚决做到“三不”。“不涨价”,规范定价、明码标价,不恶意涨价、哄抬物价;“不欺客”,坚持诚信、互信、守信经营,争当守住良心、守住本色、守住底线的厚道企业、厚道商户、厚道从业者;“不耍横”,执法管理既要有力度又要有温度,宽严相济、审慎执法,让外地游客感受到南阳的善意和温暖。积极践行“四要”,待客要热情、服务要周到、环境要干净、言行要礼貌。底线务必坚决守牢,坚决把保障音乐节安全摆在突出位置,制订各类突发状况预案,确保风险隐患动态清零,保护广大游客人身财产安全。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系列高清视频:处暑

中国自主新药研发水平虽然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然而在器官纤维化新药研发领域,中国却走在前列。十多年前,中国自主研发的治疗肺纤维化药物吡非尼酮,是首款在国家药监局获批的在中国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新药,在世界领域填补了空白。

第六届知交会暨地博会启动招商招展和项目征集

2022年,国务院印发了《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赋予南沙“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的新定位。作为广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发展平台,南沙的开发开放在推进广州工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身边的变化)把“包袱”变财富 看乌梁素海芦苇“72变”

在迟日大看来,在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的背景之下,占据经贸纠纷解决高地的涉外仲裁在涉外法治体系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我国涉外仲裁人才短缺,仲裁机构和专业人员的国际化水平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涉外仲裁事业的发展。因此,将涉外仲裁作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战略布局中优先推进的重点领域之一,势在必行。

四川举行高技能人才宣讲

音乐会下半场,《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率先奏响,这部作品创作于1779年,莫扎特创造性地将交响曲和协奏曲的形式相结合。陆威和王健联袂担任独奏,两位演奏家演绎细腻,弓弦摩擦之间充分展现了莫扎特音乐中的优雅气质。音乐会最后一首作品《波莱罗》上演,脍炙人口的经典旋律在音乐厅中不断回荡,尤其是小军鼓在整首作品中重复168多次,串联起整个作品。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